日韩在线看片_色噜噜夜夜夜综合网_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_欧美伦理在线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政策和文件 > 本級規范性文件

  • 索引號: 000-0402-2021-00007
  • 主題分類: 
  • 發文機關: 
  • 成文日期: 
  • 標題: 關于印發華龍區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 發文字號: 
  • 發布時間: 2021年08月30日
  • 主題詞: 
  • 有效性: 

關于印發華龍區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時間:2021-08-30 來源:濮陽華龍區

 

 

華龍政202129

                          

濮陽市華龍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華龍區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部門,濮東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東北莊雜技文化園區管理中心,特色商業區發展服務中心

華龍區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已經區政府2021年第四次常務會議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20217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華龍區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

 

為深入貫徹全國、全省和全市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鞏固我區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成果,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按照《教育部關于印發<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的通知》(教督〔2017〕6號)要求,據《濮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濮陽市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濮政辦〔2021〕17號)規定,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24年,全區80%的義務教育學校達到優質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標準。到2025年,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均達到優質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標準。力爭到2026年,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擴充城鎮義務教育資源工程。按照城鎮化規劃和常住人口增長趨勢,完善城鎮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建設機制。新建5000居民以上規模的住宅區,原則上應當配套建設小學;1萬居民以上規模的住宅區,原則上應當配套建設初中。配建的中小學要與住宅區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交付使用。新建小學、初中原則上不超過2000人規模,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義務教育階段不超過2500人規模。2021-2025年,圍繞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目標,新建中小學校14所,新增學位26860個。2021年建成南海路小學、濮東小學,新增學位4860個;新建文化路小學、東濮小學、平安街小學、華龍區九中,共新增學位7020個;2022年新建龍湖實驗小學、濮東四中、大慶路小學、五一路中學,共新增學位7510個;2023年新建西園南路小學、玉門路小學、錦添中學、錦添小學,共新增學位7470個。結合實際制訂消除大校額大班額五年專項規劃,在保證新建學校規模和班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基礎上,對現有大校額大班額學校重新核定辦學規模,限制班額超標學校招生人數,合理分流學生。建立消除大校額和大班額工作臺賬,實行銷號管理。自2021年起,小學、初中新招生班額分別控制在45人、50人以內。2021-2025年,全區消除大校額學校1所、消除大班額164個。到2025年,全區所有義務教育學校規模和班級學生數達到優質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標準。

(二)全面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提升學校建設標準化水平,建立城鄉學校標準化建設臺賬,逐校推進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要加強數字校園建設,全面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三個課堂”建設與應用。加強中小學校網絡與智能終端建設,推進“互聯網+教育”快速發展。到2025年,全區中小學實現高速寬帶接入和無線網絡全覆蓋,建立覆蓋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的數字教育資源支持體系。落實對鄉村小規模學校按100人撥付公用經費和對鄉鎮寄宿制學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標準增加公用經費補助政策,切實保障正常運轉。要提升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化水平,重點提高鄉鎮寄宿制學校管理服務水平,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鄉鎮寄宿制學校提供工勤和教學輔助服務不得舉辦或變相舉辦重點校、重點班,切實加強作業、手機、睡眠、教輔管理。“十四五”期間,積極開展義務教育標準化管理示范校和特色校創建活動,創建一批省、市級管理示范校、特色校。嚴格落實學校安全工作責任,加強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和學校內部安全管理,強化師生安全知識、疫情防控和衛生知識教育,建設人防、物防、技防一體的校園安全防控體系,確保學生安全。

    (三)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水平。全面加強義務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農村學校和城鎮學校建設。要建立教學設施設備標準化配備及定期更新機制,著力提升辦學條件。到2025年底,全義務教育學校基礎設施資源配置水平要基本達到國家標準,在資源配置、經費投入等方面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百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數等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2022年-2025年,為區三中、區七中、孟軻小學等12所中小學建設塑膠操場(運動場),計劃共增加面積46137.9平方米。增加中小學校舍用房,按照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建設配置校舍用房,要制定建設規劃,采取新建改擴建方式,實施提升改造,到2025年全區所有義務教育學校校舍用房建設符合標準,必配用房和選配用房配置到位,生均校舍用房面積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四)實施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德育創新改革工程,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推動思想品德教育、“四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疫情防控教育與學校教育教學體系深度融合,從小打牢學生思想品德基礎,引導中小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中小學班主任素養提升工程和研學實踐教育“五個一”精品工程等系列德育活動,打造一支過硬的德育骨干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培育一批德育示范校。實施智育水平提升工程,推動教研和教科研人員深入中小學指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著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注重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強化體育和藝術教育,實施體育和藝術“2+1”工程,讓每名學生至少掌握2項體育運動技能和1項藝術特長。開足開齊體育和藝術課程,推動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滑板、輪滑等大眾和特色體育運動項目蓬勃發展,組織學生聯賽,增強學生體質,將運動技能測試納入中考體育,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推動音樂、舞蹈等藝術項目全面開展,評選藝術教育示范校。實施勞動育人工程,加快建設各具特色的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研究設置科學實用的勞動教育課程,培養一批專兼職勞動課教師,努力構建農耕、養殖、手工藝等勞動教育“一校一基地”格局,全面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技能和習慣,努力營造“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勞動育人環境

(五)實施強師興教行動計劃。改革教師管理制度,推進教師“區管校聘”和校長職級制改革,要在核定的教職工編制總額和崗位總量內,統籌分配各校教職工編制和崗位數量,著力解決鄉村教師結構性缺員和城鎮師資不足問題。嚴禁擠占、挪用、截留編制和有編不補。2021-2025年,計劃招聘和調配1000名教師,加快解決中小學部分學科教師短缺問題實施“三名”培育計劃,每年遴選一批省、市、區級名校長、名班主任和名師,建設一批名班主任、名師工作室。統籌規劃,加強市、區、校三級中小學骨干教師梯隊建設,積極開展骨干教師培養、申報和認定。嚴格執行教師資格和準入制度,專任教師持證上崗率達到100%。啟動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和教師專業能力培訓項目,確保全區教師5年360學時培訓完成率達到100%。推動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在同一公辦學校連續任滿6年以上(含6年)的校長(含副校長)和連續任教到6年以上(含6年)的在編在崗專任教師,原則上均應交流輪崗。有效利用績效工資、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激勵機制,采取掛職交流、定期支教、區內流動等方式,引導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在城鄉間、校際間合理流動,并逐步實現制度化和常態化。推動城鄉教師輪崗交流,城鎮學校、優質學校每學年交流輪崗教師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干教師不低于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

不斷改善教師福利待遇,落實“一補助兩津貼”標準,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我區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確保鄉村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高于我區同條件城鎮教師工資收入水平。完善農村教師職稱評聘辦法,在農村學校累計從教25年的在崗在編教師,符合申報條件的,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直接評聘中小學高級教師。加快推進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2021-2025年建成農村教師周轉宿舍300套

(六)保障特殊群體接受義務教育。完善隨遷子女入學機制,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原則,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城鎮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圍,依法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確保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就讀的比例達到85%以上。實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關愛工程,構建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鞏固控輟保學動態清零成果,建立覆蓋義務教育學段的資助政策體系,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提高殘疾兒童少年教育普及水平,優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方式,就近安排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生均經費不低于6000元省定標準。對不具備上學能力的重度殘障兒童少年要送教上門,確保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5%以上。

(七)全面深化義務教育改革。深化義務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推進公辦學校零擇校,確保全區小學凈入學率、初中三年鞏固率均達到100%。改革中招制度,推進教育均衡,確保縣域內優質高中招生名額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分配到各初中。推動教育評價改革,逐步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實施“從起點看發展”的質量評價,以發展變量替代絕對分值,動態考量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制定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圍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質、社會實踐”五個維度制定評估細則,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將評價結果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要依據之一。加強教學管理,嚴格執行課程計劃,開足開齊課程,合理設置并開好校本課程。依據課程標準開展教學活動,注重因材施教,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增加考試和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實施課后服務,有效破解中小學生“放學早、接送難”問題。創新辦學模式,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支持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積極開展各階段同層次學校“老校+新校”“強校+弱校”改革試點,縮小校際辦學水平差距。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部門聯動、各負其責”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責任機制。切實加強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落實黨政同責,履行法定責任。教育、發改、財政、人社障、編制、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要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協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工作機制。對照評估指標,找準短板弱項,明確目標任務、時間表和路線圖,實行掛圖作戰、銷號管理,逐校逐項進行整改提升,確保校校達標、項項達標。

(二)加大教育投入。要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列為區財政支出優先保障領域,加大財政投入,利用政府投資平臺加大融資力度,按照規劃如期推進中小學校新建、改建項目。要完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確保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逐年只增不減,按在校生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按時足額撥付義務教育保障經費。強化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管理,嚴禁擠占、挪用、虛列、套取義務教育補助經費。

(三)強化督導監測。建立和完善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制度,定期對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督導結果作為評價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工作的重要內容。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分享到